宋元丰五年(1082年)十月十五,苏轼从雪堂出来,打算回临皋亭家中。当他和两位客人路经黄泥板时,见树叶剥落,霜洒路面,月照人影晃,大家边走边唱,苏轼感叹道: “有客人无美酒,有美酒无菜肴。这么好的清风明月,这么好的夜晚,该做些什么?”一位客人说: “傍晚时我网得一条鱼,巨口细鳞,好像是人们常说的松鲈。可哪儿能搞到酒呢?”苏轼回到家中和妻子商讨,妻子将珍藏了很久的一坛酒给了他,于是苏轼带上酒和鱼,来到了赤壁下。江水汩汩作声,山崖好像有千尺之高,山高显得月小。七月写前赤壁赋》时,江山不是这个样子,苏轼沿崎岖的山石小路攀登到人迹罕至的山顶。他俯身向下喊两位客人上来,声音划破夜空,山鸣谷应,风动水涌,而那二人却不敢上去,苏轼顿时产生孤凄之感,也有些害怕,于是下山人舟,将船划到江心,任其飘荡。正值夜半,四周无声,恰有一只孤鹤似的大鸟从对岸飞过来,翅膀像车轮,黑裳白衣,嘎嘎呜叫着,掠过小船向西飞去。客人走后,苏轼回府酣睡,他梦见一道士,如鹤似鹊,穿着羽毛衣裳,翩然而过临皋亭下,他向苏轼作了一揖说: “赤壁之游快乐吗?”说完,拿出一颗红色的鲜枸杞要给苏轼,苏轼觉得他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扁鹊,便问他姓名,他却不作答。 “哈哈!”苏轼恍然大悟, “昨天夜里,那呜叫着从我头上飞过的,就是你吧?”那人也笑了。苏轼从梦中惊醒,开门去看,却什么人都没有。
苏轼从御史的大狱里出来后,来到黄州,妻儿老小十几口人也来黄州与他团聚。他搬到临近长江的临皋亭居住,想看江面上千帆竞发的景致。他给旧友写信,其中有不少是因乌台诗案受株连而被贬到各地的同僚。他收到一些回信,但更多的人不愿继续和他来往,他感到世态炎凉。苏轼由一名五品知府身陷囹圄,家中的歌舞班子解散了,仆妇佣人都各自飞鸟归林,只有王朝不肯离开苏家。这位当年在杭州收来的歌妓现已出脱得容貌端庄、身材婀娜,她爱慕自己的主人,不愿因主人遭到横祸而逃离。她是苏轼妻子王闫之的得力帮手,苏轼对她格外敬重,收她为妾。